跳到主要內容

【譯作】供水不良|The Water Is Not Running


文:吳莉瑋
圖:Cristiano de Jesus via photopin cc

本文意譯《Making Economic Sense》書中的《The Water Is Not Running》,Rothbard 以供水系統為例,討論公營企業與私營企業的根本差異,公營事業除了效率低落外,往往也因為不當定價(以政治考量而非經濟考量之定價),先造成分配不均、短缺等問題後,再利用政府的權力來干預人民的生活,制定各種限制,輪流「犧牲」部分「比較不重要」的用戶,最終結果是事半功倍,受苦的總是「掏腰包的消費者」,因為「政府壟斷」的關係,而被強迫接受這些不合理的限制。解決方法?簡單,私有化與自由競爭。

供水不良|The Water Is Not Running

作者:Murray Rothbard
譯者:吳莉瑋

大多數人都同意政府效率一般比民營企業低,但很少意識到這兩者的差別不只是效率而已。首先,最重要的差別在於面對消費者的態度。私營企業總在不斷討好消費者,渴望提高產品銷售。所以商業廣告經常被審美家或是知識份子批評為刺耳又粗魯。

但政府與民營企業不同,不需要追求利潤或試著避免損失。相反於討好消費者,政府官員總是把消費者視為惱人的入侵,或是使用他們的(政府的)稀有資源的「浪費」用戶。政府們都不約而同地與消費者在戰爭。

在社會主義國家,這種對消費者的蔑視和敵視達到頂峰,政府的權力被放到最大。但類似的態度出現在所有國家的政府活動中。幾十年前,美國供應給消費者的水由私人公司提供。隨著時間的推移,幾乎都被社會化,讓政府來壟斷供水服務。

幾十年前紐約市供水轉成政府壟斷,在那之前的幾十年內從沒出現任何關於「水短缺的哀號」。但最近,即使氣候並未特別乾燥,每隔幾年就會出現缺水。紐約市供水的水庫水位,相比於正常的 94%,在 1985 年 7 月下降到了前所未有的 55%。但可以肯定的是,不完全是自然惹的禍,因為鄰近的紐澤西州水位仍處於 80%。看來,紐約管理水的官僚們一定已經仔細尋求了附近的地區,特別是長期乾旱的地方。導致紐約市的供水管道過於狹窄,無法由濕潤地區提高水流量。

更重要的,是紐約市對此及其他定期水危機的典型官僚反應。水,就像政府慣有做法,以經濟上不合理的方式定價。例如,公寓建築支付政府固定的水費。由於租戶不用支付任何水費,他們不需要節約;因為業主不管用量多少都支付固定的費用,他們也同樣不在乎。

私人公司試著調整商品或服務的定價,以實現最高利潤,例如,以最低成本提供消費者最充份的需要,政府則沒有賺取利潤或降低成本的定價動機。相反地,政府的動機,是補貼相關的壓力團體或投票群眾,對政府而言,定價考量為政治而非經濟。

政府的服務幾乎從來沒有出清市場的定價(供給等於需求),它的價格往往遠低於市場,並因此帶來人為的「短缺」。由於人民無法獲取所需的不足明顯,政府固有的專制,導致它總以強制性限制與配給來修正短缺。

政府大可兼得魚與熊掌:面對新的重要急難,把自己裹在團結一致的「犧牲」斗篷下,粗暴地對待人民。當水供應短缺時,政府幾乎不以私人企業的方式回應:提高價格來出清市場。相反地,價格持續偏低,但是限制人民往草坪澆水、洗車,甚至洗澡。在這種模式下,每個人都被告誡犧牲,除了那些由政府決定不需犧牲的重要地方外,在那些不需犧牲的重要地方,即使面對巨大危機,仍能愉快地往草坪澆水或淋浴。

幾年前,加州管水的官員在大聲抱怨缺水與供水配給的時候,突然發生尷尬的事件:該州的乾燥地區突然暴雨。雖然當局仍憋腳地堅持人民不應被誤導乾旱時期已結束,但終於被迫結束該次攻擊,把「水源短缺應變辦公室」的招牌改成「防洪辦公室」。

今年夏天,紐約市長 Edward Koch 對用水作出嚴格控制,包括禁止洗車、商業大樓空調溫度高於華氏 78 度,再加上空調必須在每個工作日內關閉兩小時(幾乎所有的空調都採水冷系統)。當然,這個 78 度的規則無異於不提供空調,造成上班族、電影和餐館顧客的嚴重不便。

空調一直是清教徒政府官員最喜歡的目標,在 1970 年代莫須有的「能源短缺」時期,卡特總統針對商業空間的空調最低華式 78 度的命令被熱情地強制執行,即使這種「節能」微不足道。只要強加給消費者的痛苦,為什麼要擔心理由?(現在不情願地供水給餐廳客人已是紐約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

根本不需要任何的極權控制。如果政府要節約用水和減少使用,需要的只是提高價格。它用限制供水用途、設定優先順序,或是決定誰應該被允許每天喝超過三杯水。它要做的是出清市場,並讓人們用自己的方式與節奏節省。

從長遠來看,政府應該做的是供水私有化,讓水供應就像石油或百事可樂一樣,由私人公司以滿足消費者來賺取利潤,而不是使用權力讓消費者受苦。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