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譯作】通貨緊縮:自由或強制|Deflation, Free or Compulsory


文:吳莉瑋
圖:DryRot via photopin cc

本文意譯《Making Economic Sense》書中的《Deflation, Free or Compulsory》,Rothbard 清楚地分析通貨緊縮有兩種指稱,第一種是自由市場調節下的「物價下跌」,第二種是政府強迫性的「貨幣供應量減少」,前者的三種可能原因都是一種市場調節的新陳代謝,而後者則只會造成更多的災難,諷刺的是,媒體唯一讚譽的通貨緊縮恰恰正是後者-明智的政府緊縮貨幣供應量。

通貨緊縮:自由或強制|Deflation, Free or Compulsory

作者:Murray Rothbard
譯者:吳莉瑋

在經濟思想歷史中,很少有比通貨緊縮更可怕或更受唾罵的概念。即使是精明的硬貨幣理論家 David Ricardo(李嘉圖)也對通貨緊縮採持懷疑態度,而對價格下降的恐懼症則一直是凱因斯主義與貨幣主義的核心思想。

早期芝加哥學派與 Irving Fisher(歐文.費雪)開出的通膨性消費與信貸處方,以及著名的 Friedman(傅利曼)「潛規則」-貨幣固定增長率,都源於避免價格下降的熾熱渴望,至少長期而言。

正因自由市場與金本位將不可避免地導致價格下跌,所以貨幣主義者與凱因斯主義者才要求法定貨幣。然而,奇怪的是,當自由或自願性通貨緊縮不約而同地都遭恐懼渲染時,最近巴西與蘇聯試圖扭轉嚴重通貨膨脹而採用的嚴厲或強制性通貨緊縮措施,卻普遍獲得好評。

但首先,必須對當代貨幣事務相關的模糊語義進行澄清。通常,「通貨緊縮(deflation)」被定義價格普遍下降,但它也可以被定義為貨幣供應量下降,當然,後者往往也會造成價格下降。最重要的,是要區分出這些價格變動或貨幣供應量變動,到底是因為自由市場下個體價值觀與行為的改變所造成,還是因為政府強制性的調整貨幣供應量所造成。

自由市場的價格通縮常常是通縮恐懼症的特別受害者,它被指責造成經濟蕭條、商業活動收縮與失業。造成這種通貨緊縮的可能原因有三個。首先,生產力與商品供應提高將會降低自由市場中的價格。而這確實也是十八世紀中葉針對西方工業革命的一般記述。

這並非令人畏懼且需要防治的問題,透過生產增加造成的價格下降,是放任式資本主義的一個美妙的長期趨勢。西方工業革命的趨勢是價格下降,從而廣泛提高每個人的生活水平,而成本的下降則維持了企業的盈利能力以及穩健的工資率,從而反映出實質工資率(購買力)的穩定增長。

這個過程應該要受到稱讚與歡迎而不是打壓。不幸的是,二戰以來的通膨性法定貨幣世界,已經使我們忘記這個真理,並且讓我們對危險的通膨經濟習以為常。

第二個可能造成自由市場價格通縮的原因,是普遍性「囤錢」的市場反應,這會使那些現金庫存具有較高的購買力而有較高的實際價值。即使已經接受第一類型通貨緊縮的經濟學家們,也會懼怕第二類型的通貨緊縮,並呼籲政府趕快多印鈔票來防止。

但是,那些想要抬高現金價值的人有什麼錯,又為什麼不讓這些人在自由市場上遭遇挫敗,並讓其他消費者達到滿足?具有精明企業家與自由價格體系的市場,正能快速因應消費者估值的任何變化而調整。

任何「閒置」的資源,都是因為個體無法適應市場,堅持以過高定價或要求工資的結果。如果市場允許自由調整,這種故障很快就會被迅速糾正,換句話說,就是政府與工會不以干預來延緩或削減市場的調整過程。

第三種形式的市場導向價格通縮,源於經濟衰退期間的銀行信貸收縮或銀行擠兌。即使已經接受第一與第二類型通貨緊縮的經濟學家們,也都試著阻止第三種,把這種過程視為貨幣政策與市場外部性。

但是,他們忽略了一個關鍵:銀行信貸收縮是針對先前干擾市場的銀行信貸膨脹的健康反應。呼籲銀行以現金贖回腫脹的負債所產生的通貨緊縮,正是市場與消費者能重申對銀行系統的控制,並迫使銀行健全營運以避免通貨膨脹的方法。以市場為導向的信貸收縮速度恢復過程可以洗出不健全和不健全的銀行貸款。

諷刺的是,唯一有害且具破壞性的通貨緊縮,卻常常受到媒體青睞:政府的強制性貨幣緊縮。因此,當「自由市場」倡導者 Collor de Mello 在 1990 年 3 月成為巴西總統後,他立即無預警地關閉多數銀行賬戶,阻止這些帳戶所有者贖回或使用它們,從而將貨幣供應量一口氣緊縮了 80%。

這個行為普遍被讚譽為反映「強大」領導力的英雄措施,但它實際上卻給巴西經濟帶來了可怕的連番重擊。由於政府的貨幣與信貸擴張政策,市場價格進入嚴重的惡性通膨,而政府現在卻阻止人們使用自己的錢來造成進一步毀滅。因此,巴西政府兩度強制破壞財產權,第二次還以「自由市場」與「打擊通膨」為名。

事實上,價格上漲不是一種政府該防治的疾病;它只需要政府停止膨脹貨幣供應。當然,所有的政府都不願意這麼做,包括 Collor de Mello 政權。他突如其來的打擊不僅帶來嚴重的經濟衰退,還讓本來在 1990 年 5 月已經下降到 8% 的物價上漲率開始再次攀升。

最後,巴西政府在 12 月時迅速擴大 58% 的貨幣供應量,並把物價通膨率帶到每月高達 20%。在 1 月底時,「自由市場」政府能想到的唯一反應,是實施不曾管用卻具災難性的物價與工資凍結。

而蘇聯總統 Gorbachev 也許想模仿巴西的失敗,為了打擊「盧布過剩」,他突然決定從市場循環中撤出並廢棄大量的盧布鈔票。這樣嚴峻與突發的 33% 貨幣緊縮措施,是為了政府杜絕「黑市」承諾,所謂的「黑市」正是蘇聯唯一能夠防止大規模饑荒的市場機制。

但黑市活動者早就把盧布兌換成美元和黃金,所以 Gorbachev 的大刀大多砍到那些努力工作以儲蓄微薄收入的一般蘇聯公民身上。唯一可以稍微救贖這一舉動的,是至少它沒有藉私有化與自由市場之名;相反地,它是 Gorbachev 最近試圖回到中央集權與中央控制的重要部分。

Gorbachev 應該做的不是擔心公眾手中的盧布,而是不斷湧入蘇聯經濟的新盧布。如果考慮到據稱自由市場改革者的 Gorbachev 個人經濟顧問 Nicholas Petrakov 對此事件的回應,蘇聯的未來甚至是悲觀的。Petrakov 斷言 Gorbachev 的殘酷行動「明智」,還哀怨地補述:「如果未來我們只能繼續印鈔票,一切只是回到原點。」為什麼有人會認為這種情況不會出現?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