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譯作】通貨膨脹與蒙古大夫|Inflation And The Spin Doctors


文:吳莉瑋
圖:Marco F via photopin cc

本文意譯《Making Economic Sense》書中的《Inflation And The Spin Doctors》,通貨膨脹的主因是廉價紙幣體系中政府不斷地創造新貨幣(偽造),而身為幫兇的體制派經濟學家們還奮力為了必然反應貨幣通膨的物價上漲抹飾太平,找出一堆可笑的詐騙理由誆騙、麻痺公眾。

通貨膨脹與蒙古大夫|Inflation And The Spin Doctors

作者:Murray Rothbard
譯者:吳莉瑋

我們都非常熟悉「蒙古大夫」的現象,那些在每個活動投票、演講或辯論之後,急於向媒體提供恰當「帖子」政治代理人。我們有時沒能認識到政權內部在經濟領域上也有自己蒙古大夫。對於每次的經濟壞消息,都爭先恐後地提供愉快舒緩的解釋。

我們常年偏好永久性通貨膨脹。1950 年代和 1960 年代的太平日子期間,美聯儲和其他貨幣當局認為通膨率達到 2% 以上就是失控。但因為麻痺效應、習慣與遲鈍,現在我們的通膨率到達標準 4% 時就被認為是通膨消失。事實上,其含義是,只要通膨率低於可怕的「兩位數」,我們就沒有必要擔心。和平時期的兩位數通膨率第一次出現於 1970 年代的通膨性經濟衰退。

1990 年 1 月時生活成本指數至少超過兩位數的比例。該月,生活費用上漲了 1.1%,這相當於每年超過 13% 的增長,達到 1970 年代通膨的高峰。有出現任何嚴重的考量嗎?美聯儲和當局有按下恐慌按鈕嗎?

當然沒有,經濟蒙古大夫們迅速地躥出來接手任務。你看,如果你把價格上升最快的食品和能源類目拿走,事情並沒有看上去那麼糟糕。食品在 1 月上升 1.8%,每年上升近 22%;而能源價格當月上升不低於 5.1%,年增長超過 61%。但是,那沒有問題,因為罪魁禍首是 12 月破紀錄的寒流,推動糧食和蔬菜的價格在接下來那個月上升 10.2%(年增長超過 122%),並推高用來取暖的油價增加 26.3%(年增長超過 315%)。

拿掉這些波動(雖然很重要)的食品和能源類目,接著,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更令人滿意的「核心通膨率」(即減去食品和能源的消費者物價變動),1 月「只」有 0.6%,年增長為 7.5%。體制派承認這肯定會引起人們關注,不過,至少它低於惡性的兩位數水準。

但我們必須記住,冬季常會有寒流,而所謂的天氣隨機效應,在通貨膨脹期間似乎總是比在通貨緊縮期間更強烈。

「核心通膨率」這張帖子合理看來是一種詐騙通則:如果想讓通貨膨脹消失,只要簡單地排除增長最迅速的類目。只要砍掉夠多的價格類目,你可以使它看來永遠沒有通貨膨脹。找一些藉口把所有上升的類目都拿掉,剩下來的叫作「基準通膨率」,說變就變!通貨膨脹永遠死去。

因此,住房價格在雷根政權的最初幾年中上升到令人尷尬的程度,所以住房價格被簡單地取出指數類目,他們的藉口是消費者支付的實際或估算年租,目前尚未趕上住房價格增加。又例如,德國 1923 年惡名昭彰的惡性通膨,受人尊重的體制派經濟學家持論德國沒有通貨膨脹而是通貨緊縮,因為(不再能以馬克贖回的)黃金價格下降!

不幸的是,貧困愚昧的消費者總是以較高價格支付消費者物價指數裡的所有商品(甚至更多從沒列入指數的商品,例如名牌產品或書籍),以及住房、食品和能源。我們這些消費者並沒有只需支付「核心」商品的特權,更不幸的是,我們也不能享受以黃金支付的奢侈。

但連核心通膨率都高到令人擔憂,於是體制派經濟學家們開始到處尋找解釋。歸咎候選人的常客之一因此復出,一些經濟學家指出,工資率去年上升到令人不安的 5.0%;但因為物價增長率為傳統的 4.5%,所以這似乎無須太擔心。

工資率增長已落後物價上漲數年。加速通膨的真正元兇是體制派盡力避免指責的候選人:聯邦政府自己創造的貨幣供應量。

經過政府多年的創造新錢並注入經濟體系,人們現在開始花這些錢並因此推動價格上揚。但聯邦政府最不想怪罪的就是自己;此外,印鈔票對創造者及其受益人實在是太過舒適,很難白白放棄。只有把創造貨幣的權力,也就是偽造,把政府手中取走,才能夠讓通貨膨脹的詛咒真正永遠消失。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