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譯作】政府的反文明效應|The Decivilizing Effects of Government

文:吳莉瑋
圖:leafy via photopin cc

本文意譯《It's a Jetsons World: Private Miracles and Public Crimes》書中的「The Decivilizing Effects of Government」,Jeffrey A. Tucker直言回歸原始、鄙棄科技的時髦浪漫想法,事實上是降低生活水平、甚至回到貧困的道路。

假若這一切都是出於個人意願,那也就罷了。畢竟我們處在自由社會,但不幸地,許多強制性回歸原始的作為,都透過「政府」而強迫實施,換言之,我們無可選擇地,被迫走上回到貧困的道路。

Tucker給了一些例子,譬如驅蟲劑、熱水器、垃圾清運系統等等,當然這只是很小一部分,還要忍受多久?希望別太久。

政府的反文明效應|The Decivilizing Effects of Government

作者:Jeffrey A. Tucker
譯者:吳莉瑋

喔,緬懷社會主義者還相信物質進步的日子!現在已不再如此。他們現在倡議貧困,並支持那些帶來貧困的政府法規,然後期望我們得為此表達感激。社會主義無法帶來更高的生產力,但是可以滿足「後物質」社會主義者的願望。社會主義的手段可以帶來較低的生活水平。

這以一種奇怪的方式背叛了馬克斯,馬克斯的主要抱怨是資本主義未能提升工人的生活。
現代的工人…生活條件變得比周遭同階級者越來越低。他成為貧困者,貧困化的進展速度遠比人口與財富增長速度要快得多。
列寧的口號是:「共產主義就是蘇維埃政權加上全國電氣化。」GDP指數是國家自豪的根據,就像太空旅行與軍事技術的重大創新。

對於類似全規模國有化的政府規劃也同樣如此。在進步時代時期,政府的政策目標是抬高全人口的物質水平。以反托拉斯法打破企業壟斷,高唱它們拖累競爭因而拖累經濟增長。央行則被當成拉動經濟增長和進步的工具。

羅斯福新政不過就是對於政府規劃的信心體現,力求改善人類的物質生活。進步的理念嵌入其思想結構。每個農村社區都進行道路鋪設和電力普及。農民離開土地並擁抱工業。落後的農村生活被徹底改變,我們都會擁抱國家帶給我們的現代技術。

走向貧困

在過去50年中的某個地方,對於資本主義的批判,從它無法散播財富的譴責,變成完全相反的譴責。突然之間,資本主義的大罪變成生產過剩、讓我們都變得太物質主義、犧牲其它價值換得經濟增長、傳播中產階級的頹廢,並導致社會太過追趕生產力且過於關注生活水平。

注意到這個戲劇性變化,Murray N. Rothbard認為這個轉淚點可能是John Kenneth Galbraith在1958年的作品《The Affluent Society》,該書長篇論述消費主義、中產階級頹廢,以及資本主義制度下財富日益增加的一般人。Galbraith宣稱這些都是犧牲公共機構與公共基礎設施而換來。

這本書成為暢銷書。它改變了左派推動政府干預與批評自由市場的方式。這本書是半世紀以來第一本重新補捉到盧梭精神的書,浪漫化工業化之前的世界,玩弄狩獵採集社會的想像空間,想像我們可以從小部落水平的貿易與自給自足中過得更好,還有其他來自原始主義的想法。

狩獵與採集的浪漫

當前用來炫耀生活水平降低與強迫貧困的流行語,叫做永續發展(sustainability)。

如果你想要永續發展的定義,定義如下:強制性回滾文明的進步。

快速瀏覽一下以下列表所揭示的文獻標題:
  • 永續設計:改變當前消費文化的顛覆性戰略|Sustainability by Design: A Subversive Strategy for Transforming Our Consumer Culture
  • 永續發展指標:測量「無法測量」|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 Measuring the Immeasurable
  • 回到永續發展|Return to Sustainability
  • 永續發展教學的147個秘訣|147 Tips for Teaching Sustainability
  • 綠色生活:簡單永續發展的實用指南|Living Green: A Practical Guide to Simple Sustainability
  • 邊緣世界的橋梁:資本主義、環境,及從危機到永續發展的隧道|The Bridge to the Edge of the World: Capitalism, the Environment, and Crossing from Crisis to Sustainability
  • 永續發展:未來生活的迷人樣貌|Sustainability: An Amazing Picture of What Life Will Soon Be Like
  • 樸門永續設計:超越可持續性的原則和途徑|Permaculture: Principles and Pathways Beyond Sustainability
  • 未來場景:社區如何適應石油高峰與氣候變化|Future Scenarios: How Communities Can Adapt to Peak Oil and Climate Change
最後兩本書的作者是澳大利亞的David Holmgren,他是有趣的人物。他是「我們需要超越永續發展」這個想法的創始者。如果你對於永續發展抱持疑慮,相信我,你不會想超越它。我在YouTube上看著這個漂亮傢伙的訪談。他總是坐在戶外,身邊圍繞自然景觀和鳥鳴,帶有著義大利麵般誘人的風格。

他認為石油、天然氣和各種形式之現代能源的生產即將終結,並將其視為公理,一方面是因為化石燃料將耗盡,另一方面也因為人們不再容忍地球由於現代化本身而加熱到難以忍受的水平。對於這些基本假設,Holmgren未有質疑。在一次採訪中,Holmgren認為近500年來的技術都走在錯誤的軌道上。

請記住,這些觀點並非全都出於主流。如果我採訪Earth Fare商店裡那些翻找著自由放養雞蛋、香薰耳燭、有機豆芽三明治的購物者,他們幾乎普遍同意Holmgren完全正確。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時尚思想。

Holmgren在一次採訪中談到他對未來郊區的樂觀看法。他認為它很容易地就能被改造,以適應永續發展新世界。請記住,他說,由瀝青鋪設的停車場,用來收集雨水飲用相當理想。我們的後院可以改造為自給自足的園圃。我們的車庫將變得毫無用處,因為我們不再會有車,所以我們可以將其改造為工作室,用來打造長椅、椅子、桌子等工藝品。

當然,在這個世界願景裡頭也會有一些問題。那裡將不會有任何能用來製造工藝品的釘子,因為釘子的製程令人難以置信地複雜,需要龐大的勞動分工和資本積累。那裡也沒有木材,除非你能從後院砍伐,畢竟,正如我們所知,木材工業非常依賴於電動工具、使用化石燃料的運輸,以及橫跨多國的勞動分工與資本累積。

還會有人們得辭掉工作來全日耕作與製作工藝品的問題,但當然,人們不會有選擇,因為化石燃料的終結將導致大規模失業。我不太清楚他要怎麼去計劃不用卡車就能將瀝青停車場中所收集的雨水分到每一戶,或許他有馬車的計劃。當然,你得實際上打造出車廂,然後得餵養馬匹,這又引入其他的問題。

他似乎不明白,自己的計劃並非重新與自然連結的浪漫願景,而是空前規模的大規模死亡處方。在他田園詩話般地500年前,整個地球上只有500萬人活著。這些人的生活可沒有很好。時至今日,地球上有近7億人活著,這意味著,他得想出一些辦法來搞掉那些500年前的技術無法養活的6.5億人。

諷刺的是,我們別忘記,觀看這些訪談的這件事本身,就是現代科技的奇蹟,這甚至在五年或十年前都還不可能辦到。此外,十年前,我不可能只透過按下螢幕顯示的按鈕就買到他的書,不可能將這些書立刻下載到我的電子閱讀器,或在隔天透過卡車運輸而拿到實體書。或許,他的計劃確實有些好處:毫無疑問地,要是計劃被實行,David Holmgren將不再是暢銷作家。

強制性降低生活水平

我們可以將這些人忽視為時尚怪咖。這些人的觀點可以被視為處於富裕環境裡中合理的思想焦躁。

確實,任何人都能自由地選擇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甚至發誓要終身貧困。但是,這種趨勢對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政府政策之目的與文化效應造成巨大影響,這是事實。

我們先撇開政府將(透過對我們的更多搶劫、巨額債務、花在任何事物上的政府開支)刺激經濟這個聽了兩年的荒謬主張。所謂的「刺激」實際上名不符實。今日的政府政策的效果正好相反:減緩生產、帶走便利,強迫我們處於更低的生活水平來讓我們變得更道德。

這是我們時代的政治風氣,而它也具有效果。我們不斷被告知要削減支出、減少消費、當地購買、綠能生活、共乘、回收與節約、停止放縱。為此,消費產品每天都不斷地被禁止。我們在各領域中的選擇越來越少,醫藥品、化學品、食品、飲料等等,生活的各方面,一個行業接著一個行業。這些都和我們所知的文明相背而馳,和那些生活更好、更健康、更聰明、更繁榮、更有文化的聯想相背而馳。

譬如,白熾燈的持續戰爭,它本身象徵著迎來文明的光明想法與創新。我們的霸主政府已經決定,由於它們「效率低」,所以我們不再使用,好像官僚才是那個決定哪種產品效率高低的角色,而不是消費者和生產者。美國最後一間製造白熾燈的工廠在上周關門,替2014年全面禁用白熾燈做準備。

我們被告知,熒光燈也一樣偉大,它能提供的光線差不多,甚至更好,它僅消耗部分能源。

如果這些都是真的,那根本就沒有強迫的理由。那些監管官員可以待在家裡納涼,或者是去做那些在後院耕種或在車庫製造工藝品的事情。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從白熾燈換成熒光燈的過程,就會跟iPhone3G換到4G、Windows XP換到Windows 7沒兩樣。如果真的是這樣,消費者自己就會完成這個過程。

我們不需要政府機構來告訴我們要從Photoshop CS4升級到CS5,或把我們的老車換成Honda最新型號的Accord。從一個產品換成另外一個產品並希望獲得進步,這種過程是透過消費者選擇而自然發生,而選擇取決於資源可用性與經濟優先順序。

但監管官員不信任人的選擇,我不認為如果在此項目中讓人自己選擇就不會看到白熾燈時代的結束。上個假期,我對於找不到任何一串使用正常燈泡的聖誕燈串感到震驚,所有的燈串都用熒光燈。我買下我能買到的燈。令我驚訝的是,裝了這些東西的聖誕樹並未如想像中那樣被照亮。相反的,它看來又怪又不像聖誕節,暗到沒朋友。它看起來像長了斑點,而不是發亮。這種燈在各方面都比較優秀的宣稱,顯然是假的。

在自由市場中,熒光或許會有獲勝的一天。但我嚴重懷移,不然,為什麼全世界的政府都合謀強制消滅白熾燈?對我而言,這顯然是政府故意凌駕消費者喜好、降低生活標準、心存特定意識形態的例子:尋求武力來讓我們過得更差、生活更貧窮、減少物質進展。

臭蟲回返

這是政府政策中一個極其危險的趨勢。我國目前正遭遇後遺症之一。

1920年代曾有個普及的順口溜:「睡香香。臭蟲別來香。」幾代以來都認為這不過是個與現實無關的古早順口溜。

事實上,臭蟲在1950年代幾乎從地球上消失,因為像DDT那樣的現代救世化學品。DDT是一位任職於瑞士私人公司(Novartis)的科學家Paul Hermann Müller所發明,被廣泛地抹黑,但它拯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在Rachel Carson的《Silent Spring》影響下,DDT在1970年代初被全面禁止,這被指責為全球性災難。

真多虧了這個禁令,現今,瘧疾每年殺死一到三百萬人。這令人震驚,但在歷史上也不完全不尋常。我們可以將昆蟲視為地球上最危險的惡源,被殺害的人數遠遠多於集中營、毒氣室甚至核武。

實際上,昆蟲地球上唯一比政府還要危險的東西。在14世紀,帶疾病的昆蟲殺害了60%的歐洲人口。美國也有黃熱病的嚴重問題。我們不會想到這個,但這只是因為我們現在沒有黑死病,而這主要是資本主義的成就。

今日,我們與流行病等級的臭蟲回返共同生活。國家蟲害管理協會說,幾乎所有的蟲害管理公司都回報自己在全國各地發現的數千筆新蟲報告。甚至還出現追蹤網站:bedbugregistry.com。疫情的情況遭到連《紐約時報》都發出警告,而這與禁用控制臭蟲的化學品有直接關係。

除了DDT以外,也有其他控制臭蟲的化學品,例如propoxur,但美國環保局在2007年禁止於室內使用propoxur。現在,任何在室內使用它的蟲害管理公司,都面臨罰款甚至監禁的威脅。情況相當糟糕,俄亥俄州的農業部不斷央求環保局改變政策,但環保局不會讓步,相反的,它建議人們「減少家中雜物以減少臭蟲的藏身之地」,還建議「消除臭蟲的棲息地」。喔,當然,環保局還強烈建議你「透過教育提高警覺」。

《紐約時報》有篇頭版,報導了臭蟲回返難倒科學家的故事。在文章結尾,內文說化學品可以控制臭蟲,但所有能控制的化學品目前都被禁止。嗯…如果答案擺在我們面前,但我們的政府禁止我們採用問題的答案,或是零售商和滅蟲人員被這種威脅性政治文化給嚇倒而不願冒險,我不認為有什麼理由要對這個問題感到困惑。這些人到底對於因果關係有哪裡不懂?

現在,我不想捲入有關化學品及其影響的爭議。有人說DDT不再有效(但DDT黑市仍是充滿活力的行業),或說propoxur也有其缺點,又或者是說有其他有效的天然化學媒介。我不是科學家,也於哪個觀點正確也沒有意見。這些意見都攤在這個問題的地圖上。

我想強調的要點很簡單:市場過程通常允許創新、試驗和錯誤,而所有可用的科學知識積累和實施,已經被政府機構給顛覆,政府機構推定何者最佳,從而集中規劃控制害蟲的化學品使用。這甚至帶來新的化學品市場,需要7年還有大約1億美元才能闖過法規叢林,這些法規叢林中充滿對於進步、資本主義與創新的偏見。我們最終得被迫信任專家,還有那些基於測試結果而非市場競爭的科學主張。

熱水掰掰,垃圾你好

另一個我們所聽到有關防制臭蟲的建議,是要我們用熱水洗床單。嗯…這個建議不錯,只是大多數房屋的水龍頭都不再有熱水。由於政府規定,熱水器的出廠預設溫度頂多只能變溫水。這種後果本身就具毀滅性。我們的衣服洗不乾淨。我們的身體洗不乾淨。我們的碗盤洗不乾淨。要改變這種情況,你得拆開熱水器然後把設定調成最高溫度,但沒有很多人知道這該怎麼做。如果你要求水電工替你這麼做,他會懷疑你是密探,掉頭就走。

接下來我們遇到垃圾問題。政府政策越來越多垃圾收取日的限制,甚至限制垃圾量。我們都知道對於垃圾掩埋場的攻擊與監管。然後還有回收這個主題,在市場環境的特定條件下,回收或許有一些有限優點。但在政府法規下,我們被強迫要篩選自己的垃圾,把分類後的東西交給政府,讓政府可以使用特別為其打造的機器進行後續處理。

現今,有始以來每份回收的研究,都顯示,回收不但不會省錢,反而浪費大量金錢和精力在回收卡車跟回收工廠上。大多數城市都有堆積如山又無法回收的垃圾。對於自願性、有利可圖的回收,沒有哪裡不對,但是讓中央規劃的回收,不但瘋狂又低效。我對此更在意的地方,就是要用雙手去翻垃圾的這種去文明實踐,把這些垃圾從一個地方移到另外一個地方,用更多回收筒來延長這些垃圾的持有時間。

這很噁心又不衛生,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是危險。垃圾處理從遠古時代開始一直都是個問題,而未能成功進行垃圾處理可能也會導致世界範圍的死亡和災難。然而,現在是誰在控制垃圾處理?是政府,完全沒有個好理由。假如是由私營部門處理,這個系統肯定會相當不同。可能會有能讓垃圾瞬間消失的管道,把這些垃圾從我們家裡帶到某些焚化爐。我們沒有辦法知道是否如此,因為政府控制停止了創新的過程,就像政府控制停止了化學創新的過程一樣。

我們現在來到我最喜歡的主題之一,供水管道的攻擊。有關資料表明,家庭用水只占生活用水總量的不到1%。這包括我們用來洗澡、洗滌、替草坪澆水等所有用水。然而,政府長達數十年的運動,強行限制我們在自己家裡的用水。作為結果,我們的馬桶沖不乾淨。家裡的水壓很低。政府要求要在所有蓮蓬頭上裝擋水器,所以你甚至無法舒舒服服的洗澡,除非你用鑽頭破解你的蓮蓬頭。

對於計劃下的貧困,我可以繼續說出無數例子。政府對於醫藥的攻擊是相當嚴重的威脅。偽麻黃鹼(pseudoephedrine)是受鼻腔問題困擾之患者的一大福音,他們無法再到藥局購買所需的數量。在我自己的社區中,有位女士面臨20年監禁,只是因為她在12天中從數間藥局買了4包Sudafed,這個行為幾年前還完全合法。你也會發現,那些治療孩童咳嗽與頭痛的藥不再有效。在政府監管醫藥之下,大多數都淪為安慰劑。

政府還攻擊石棉,石棉是完美的防火材,但受到政府禁用,強迫耗資進行拆除。事實證明,將其拆除比起留置不管會帶來更高風險。還有對於含鉛油漆的攻擊。

我們也別忘了,對於汽油車的CAFÉ標準,那是超凡的邪惡攻擊,政府嘲笑較大較安全的車,以稅金資助並強制推動電動車,還有對能源、石油、天然氣的普遍攻擊,以及對風力、水力與電的補貼。有誰能忘記最近BP在墨西哥灣的漏油災難所遭受的瘋狂攻擊?這個不測的原因,是政府對近岸鑽油的限制以及對於石油公司責任的責任限制。石油公司應承擔賠償責任,但讓它徹底摧毀?有病。

如果書籍與學習這些思想的普及分流是文明的基礎,我們會因政府對於網路的所為感到驚恐。歷史上首次出現成立全球性圖書館並網羅所有圖書的可能,讓這些書籍都能從網路取得。這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自由化,體現於Google Books計劃。期刊肯定會成為計畫的下一步。但政府卻沒這麼做,政府為了那些援用「智慧財產權」的私人掠奪,創造了道德風險,破壞了這個可能性,阻礙思想的傳播,實現了文學退步。這相當於德國砸毀古登堡的印刷機。這種攻擊正在日益增強。智慧財產權的強制執行,這個永遠不會出現在自由市場的東西,現在成為網路的頭號威脅。

自由給了我們文明

你有看到這些模式嗎?政府規劃從來都不是好手段,但至少曾經有段時間,它被用來追求人類進步。但它是追求正確目標的錯誤方法。現今,政府規劃演變成追求錯誤目標的惡意高效手段:我的意思是,如果有什麼事情可以說是政府的專長,那就是搞破壞。

政府正尋求降低我們的生活標準,驅動文明退步,它實際上正在玩火,釋放未知的邪惡。

不要忘了,文明不是政府給我們的,而是自由。自由產生創新,釋放那些建立城市並擴展全球性勞動分工的人類智慧。自由讓平均壽命變成三倍長。自由給了我們全球經銷的食品、醫藥、音樂和學習。自由創造了財富,這些財富用來資助我們的教會、研究中心、公民協會、舞蹈團體、藝術博物館和自然保護區。自由,讓Mises Institute這樣的機構得以存在並體驗充滿活力的增長。只有自由與富裕的社會,才能帶給每個人繁榮的文明。

Joseph Schumpeter說過,資本主義最大的悲劇,就是它帶來如此豐富的財富,而人們往往視為理所當然,想像自己能夠摧毀這些生產設備而無需面對龐大經濟與社會後果。這正是今日正在發生的事。這種浪漫化貧困、簡單與現代科技缺席之世界的趨勢,成為一種意識型態,驅動今日許多知識分子、政客和官僚的滑稽動作,他們將自己設定為那些促成現今生活水平之物的敵人,也就是說,他們將自己設定為自由的敵人。

特別是現在,我們的稅收所支付的,不是文明,而是毀滅文明。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