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譯摘】私有防禦 - 6. 政治邊界與保險

作者:Hans-Hermann Hoppe
譯者:吳莉瑋
摘自:私有防禦

6. 政治邊界與保險


我先比較防禦保險以及天災保險。常會看到這兩者之間的譬喻,而檢視是否存在這種類比或者存在何種程度的類比則對分析有所幫助。這類譬喻,將一定地理區域內的每個人面臨相同風險的地震、洪水與颶風威脅,類比成美國或德國境內每位居民都面臨受外國侵略而成為受害者的相同風險。除去一些表面上的相似(我將在其後提及),這個譬喻中很容易可以發現兩個基本缺陷。其一,地震、洪水或颶風的威脅邊界,是根據客觀物理條件而成立,因而可被稱為自然。而政治邊界則與此形成鮮明的對比,政治邊界是人為界限。美國的邊界在19世紀期間不斷改變;德國直到1871年以前不存在,而是近50個獨立國家的組成。當然,沒有人會聲稱這些邊界重繪是發現較廣範圍的人與原先範圍的人面臨同樣安全風險的結果,而這違背了我們先前所持的同質性(相同)概念。

第二個明顯的缺陷,在於地震、洪水、颶風等天災盲目地進行毀滅,不分地點與事物的價值高低,而是不加選擇地攻擊。侵略則與此形成鮮明對比,侵略者可以進行篩選也確實會進行篩選,侵略者不會攻擊或入侵像撒哈拉大沙漠那樣毫無價值的地點與事物,而是那些具有價值的地點與事物。在其他事情相同的情況下,越有價值的地點與事物,就越容易成為侵略的目標。

這也引出下一個關鍵問題。如果政治邊界為人為專斷,攻擊也並非盲目,而是專門針對有價值的地點與事物時,存在任何非人為專斷邊界能區分不同安全風險(攻擊)的區域嗎?答案是「存在」。這種非人為專斷邊界就是私有財產。私有財產是原始佔有和/或特定個人在特定地點的生產結果。每個進行佔有的生產者(所有者),都用自己的行為表明這些被佔有或被生產的物品(商品)具有價值,否則就不會佔用或生產這些東西。每個人的財產邊界都是客觀的,透過主體間互動而確定。這些財產邊界透過某具體個人的佔用或生產程度而決定,而所有具有價值的地點與事物的邊界,都與財產邊界共存。在任何給定時間點,每個具有價值的地點與事物都被某人擁有,只有毫無價值的地點和事物才不會被擁有。

在周圍環繞他人的情況下,每個佔有者和生產者都可能成為受攻擊或被入侵的對象。由於每份財產(相對於事物)都必然具有價值,因此,每個財產所有人都可能成為其它人侵占的目標。因此,雖然每位業主選擇財產位置與形式都有無數方面的考量,但安全顧慮肯定會有相當影響。在其它條件相等的情況下,每個人都會偏好於比較安全的地點與財產形式,更甚於那些比較不安全的地點與財產形式。然而,不管所有者的財產位於何處或是何種形式,即使在侵略的潛在可能性下每個所有者也都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財產,這展示了所有者保護與防禦這些財產的個人意願。

但是,如果私有財產邊界是涉及侵略之風險系統中唯一的非人為專斷邊界,那麼,有多少單獨的財產持有,就有多少不同的安全區域存在,而這些安全區域的範圍不會超出於這些財產持有。工業意外的情況更是如此,也就是說,財產侵略的保險似乎更像個人保險的例子,而非團體(相互)保險的例子。

個別生產過程中的事故風險通常取決於地點,雖然同一生產者對於複製到不同地點的同一生產過程會保持相同的錯誤率,但是私有財產的侵略風險,也就是生產地點,則因地而異。由於這種特性,使得每個被佔有或生產的私有財產都是獨立且獨特的。每一個位於不同地點的財產都受到不同個人的控制,而每個地點都面臨不同的安全風險。我的安全可能因居住地點而有所不同,例如,農村或城市、山丘或山谷,或者是距離河流、海洋、港口、鐵路或街道的遠或近。事實上,即使是鄰近地點也面臨不同風險,可能會有所差異,譬如,如果比鄰居的居住緯度高或低、上游或下游、距離海洋遠或近,或簡單地位於鄰居的北邊、南邊、西邊或東邊。此外,每個財產,不管其位於何處,都能夠被所有者塑造與轉化,從而提高安全性並降低被侵略的可能性。例如,我可能可以買把槍或保險箱、在後院打落攻擊我家的飛機,或是擁有一把可以殺死千里之外侵略者的雷射槍。因此,沒有任何一個地方的任何財產會相同。每一個所有者都必須個別保險,而每個承保侵略保險的保險公司都必須持有足夠的資本儲備。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