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譯文】我們的極權監管官僚


組織犯罪|5. 我們的極權監管官僚

作者:Thomas J. DiLorenzo
譯者:吳莉瑋
圖片:quinet via photopin cc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F.A. Hayek 在他 1944 年發行之經典《 The Road to Serfdom 》的第五章中,警告國家不可像極權控制全國經濟那般,直接掌控所有的生產手段。他舉 1928 年的德國為例,當時「中央與地方政府直接掌控 53% 的德國經濟」。除此之外, Hayek 寫道,私營企業受到嚴格控管,德國「間接」控制了「幾乎全國的經濟活動」。正是因為這樣的極權控制,德國走向「通往奴役之路」。如 Hayek 進一步陳述:「由於社會成員鮮少能獨立於國家作為而不受影響,引導政府活動的『社會價值觀尺度』必須考慮到所有的社會成員。」換句話說,政府監管無處不在,原先由消費者偏好所驅動的利潤追求機制,大多被監管當局的率性而為給取代。

對於某些人而言,這或許很令人震驚,但以國家干預並控管經濟活動的程度而言,現代美國已經可以和 1930 年代的法西斯德國相比。首先,政府支出約佔國民總收入的 40% ,雖然每年的確切數字有些許差異,但最近幾年大概都落在 40% 左右。前述比例並不包括政府預算外的聯邦、州、地方政府機關,正如 James Bennett 和我在我們《 Underground Government: The Off-Budget Public Sector 》書中討論的那樣。如果要將預算外的政府機構也納入計算,政府支出會佔國民總收入的 45-50% ,這個數字已經跟 Hayek 所提之納粹德國的 53% 相差不遠。

談到政府監管,美國有 9 個內閣級聯邦機構分別監管與控制住房、交通、醫療、教育、能源、礦業、農業、勞動與商業。除了幾十個聯邦級政府監管機構,州政府也推出一堆管制法規。譬如,阿拉巴馬州網站上面就羅列州政府所成立的各監管機構與委員會:退休、地質、公共衛生、教育、保育、天然資源、工業關係、農業、高齡市民、觀光、差旅、退伍軍人、環境管理、鑑定科學、商業發展、受刑期滿再社會化、銀行、保險、勞動、交通、青少年服務、兒童事務、影片製作、港務、殘疾人士、藝術、房地產、石油與天然氣、森林、道德、露天採礦、酒精飲品、拍賣,與「出於信念之舉措」。阿拉巴馬其實是比較偏保守派的州,其他的州大概會有更落落長的監管清單。

因為民主國家的政府計畫必然會遭遇失敗, Hayek 寫道:「在效率管理的信念之下,計畫必須『去政治化』,計畫權要交到專家類終身職官員或者是獨立自治機構的手中。」更進一步地,「呼籲政府領導經濟的主張,是走向〔中央〕計畫整體經濟的階段性特徵。」這確實可以形容政府監管職能,特別是那些填滿聯邦政府各行政部門的「沙皇」。截至 2010 年,「沙皇」等級的政治監管者分別被指派到下述的經濟領域:阿富汗事務、愛滋病防治、汽車修復、邊界、加州水源、汽車、中東事務、海灣國家事務、巴基斯坦事務、南亞事務、氣候、家庭暴力、毒品、經濟、能源、環境、出於信念之舉措、政府績效、五大湖、綠色就業、關塔那摩灣基地關閉事務、醫療照護、資訊、智財、科學、經濟振興法案、支付、監管、蘇丹事務、 TARP 不良資產救助計畫、技術、恐怖主義、城市事務、武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戰爭、石油、製造、網路安全、學校安全與伊朗事務。

當今美國經濟受到重度控制、監管與,程度更甚 Hayek 寫下《 The Road to Serfdom 》時的納粹德國,這點讓人很難辯駁。美國人已經在通往奴役之路上走了好幾里路,自欺欺人地認為民主之神會拯救眾人免於被國家奴役之苦。正如 Hayek 警告的:「沒有理由相信凡是透過民主程序獲得的權力就不會被濫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