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譯文】策動主義的詛咒


組織犯罪|14. 策動主義的詛咒

作者:Thomas J. DiLorenzo
譯者:吳莉瑋
圖片:Mr Jaded via photopin cc

共和黨在 2011 到 2012 年間所有的候選人中,只有 Ron Paul 擁護 Washington 和 Jefferson 的美國外交哲學。為此, Ron Paul 和過去七十年中抱有類似思想的國會議員一樣,被誤導、抹黑成「孤立主義」。這種「孤立主義」的指稱,完全是歐威爾主義(維基百科註:指現代政權藉宣傳、誤報、否認事實、操縱過去,來執行社會控制)。 Ron Paul 提倡和平與自由貿易,只支持正當的防禦性戰爭,他所支持的是世界上人際互動的最大化。

人類文明的起源正是國際勞動分工與商務自由。我們日常生活中所享受與使用的商品及服務,都是世界上無數專業人士透過自利之激勵而作的結果,不管是麵包、牛肉、啤酒或者是其它所有東西。貿易限制才是真正的「孤立主義」,沒有什麼比戰爭更加阻擋國際間的互利性互動。戰爭導致孤立主義。人們在自由市場中進行和平且互利的互動,但若情境換作是戰爭,同一批人可能會互相殺戮。

經濟學的中心原則在於,只要私有財產與一定程度的自由市場存在,個體為了追求自我利益,會把自己的所能發揮極致,銷售自己擅長生產的東西給別人,然後再向別人購買那些自己不擅長生產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麼那些最窮困的人也依然能生存下來,並改善自己的生活。自由市場中沒有所謂「最適者生存」。窮困者不需要自己生產食物、建造自己的房子或者縫製自己的衣物(其他人也不需要這樣):國際勞動分工讓他們得以依賴他人提供這些物品,讓自己的可以持續生活。

然而,另一方面,戰爭則將這樣的國際分工「四分五裂」,正如 Ludwig von Mises 在其大作《 Human Action 》中所述。舉例而言, 19 世紀末與 20 世紀初,工業革命大幅增進平均生活水平,增進程度簡直讓上一代人無法想像。資本主義的蓬勃發展,讓一般人得以享受國際分工的果實,在每週工時不斷減少的同時,還能持續提高生活水平(也要歸功於資本主義下的資本投資所帶來的生產力提高)。第一次世界大戰毀掉了這一切,讓一個一個的國家回到孤立主義,打亂了國際勞動分工。 曾經在無數方面得益於陌生人努力工作成果的人們,因為受到孤立而與這些獲益隔離,他們的生活水平也跟著每況愈下。各國為了戰爭而組成政治聯盟,卻遠離了國際貿所帶來的受益。戰爭是資本主義的相反詞,其結果只有成千上萬的死亡與大規模的資本損失。

當然,從戰爭中獲益的總是那些人:君主、獨裁者,以及那些沉浸在「帝國榮譽」的「政治家」。正如漢密爾頓所言:親政府者透過國防合約獲益;替政府籌劃親戰宣傳的學者與「記者」獲得名聲、地位與財富;政府本身也從戰爭中獲益。戰爭是政府的命根子,沒有什麼比戰爭更能膨脹政府與其機能。作為推論,沒有什麼比非防禦性戰爭更能摧毀自由與繁榮。 Murray Rothbard 在他《 Just War 》一文中指出,美國史上真正的正當防禦性戰爭只有兩場:美國獨立戰爭;南方抵抗共和黨在 1861-1865 年間發動之侵戰的反戰。

真正旨在破壞人們和平協作的「孤立主義者」,是一群可以被稱為「策動者」的人。他們是一些透過謊言、縱容與操弄手段來策動戰爭的自大狂與尋租者。這些人一般從未親身參與戰爭,甚至連在和平時期也跟軍隊扯不上關係,被許多評論家貼上「懦弱鷹派」的標籤簡直適得其所。

林肯對南方奴隸制的最強烈辯護,出現在他首任總統的就職演說,在他承諾遵守憲法的同時,以戰爭來威脅徵稅。由於他根本沒有想要解放奴隸,加上為了徵稅而發動戰爭會讓自己變成國際戰犯,林肯得杜撰侵略自己國土的理由(順道一提,林肯的所為正是美國憲法第三章第三條中所述之叛國罪的定義)。他編造了「永久聯邦( perpetual union )」的概念。林肯暗示美國開國者們同意,如果有任何團體企圖離開開國者們創建的「自願性聯邦」,中央政府有「權利」侵略那些想要脫離聯邦的州、謀殺成千上百的州民、轟炸他們的城市、燒毀他們的土地、掠奪他們的財富。當然,這正是林肯軍隊的所作所為,一切都以保全七十年歷史之政體為名。至於薩姆特堡事件,林肯在(無人傷亡)事件過後寫了一封信給他的海軍司令 Gustavus Fox ,感謝他唆使南方卡羅萊納州開出第一槍並策動戰爭。

美西戰爭純粹就是帝國主義戰爭,對於一般的美國人沒有帶來任何好處。 19 世紀末偉大的自由主義學者 William Graham Sumner 在其著名《 The Conquest of the United States by Spain 》中寫道,美西戰爭讓美國變成像西班牙一樣的帝國,取代了開國元老創建的憲政共和國。但像 Teddy Roosevelt 那樣討人厭的自大狂,卻從這種瘋狂的冒險中開創政治生涯。

一次世界大戰是 20 世紀最慘痛的災難,但一般美國人跟干預一戰扯不上任何關係。如 Jim Powell 在《 Wilson’s War 》所述,這場戰爭「成功地」鞏固了蘇聯共產主義者手上的權力,並讓德國的納粹主義興起。許多政客與其支持者從中獲得權力、地位與財富。國防合約承包商做夢都沒想到自己會變得那麼有錢;原先卑微的政府官員搖身一變成為經濟獨裁者;國家主義知識份子甚至把自己當成偉大的社會工程師。幾乎所有自稱的進步主義都親戰,因為他們相信:第一,政府有能力也應該要在美國與歐洲建立天堂;第二,美國採用的蘇聯式戰期經濟規劃,戰爭結束後,可以作為和平時期導入蘇聯式中央經濟規劃的範本。

羅斯福與經濟大蕭條奮鬥了八年後,其重度干預主義政策甚至雪上加霜,他轉而策動日本侵襲珍珠港,詳情請見 Robert Stinnett 在他《 Day of Deceit: The Truth about FDR and Pearl Harbor 》書中的詳盡揭露。在羅斯福眼中,美國參戰可以成為龐大政府計畫的金雞母,就算不能終結經濟蕭條,至少也能將民眾的注意力從他無底的失敗中轉移。畢竟,羅斯福的聲譽當時正受到莫大威脅。(戰爭並未終結經濟大蕭條,充其量只有提高就業,那也是因為國家徵召了超過一千萬人入伍,但 1930 年代美國失業人數大概只有五百萬人上下。)

策動主義派編謊促使美國參與越戰,這場戰爭造成 55,000 名美國人與成千上萬越南人不必要也沒有意義的死亡。接著而來的伊拉克戰爭是策動主義者最近期的「勝利」,就連中情局自己都承認該場戰爭是因謊言而起: Saddam Hussein 握有威脅美國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上千的美國士兵戰亡、上萬美國士兵終身殘廢、無數伊拉克人被殺害。政府這一切作為都與一般美國納稅人在意的事情無關。

下次你再看到那些虛情假意的政客敦促入侵伊朗、敘利亞、北韓或任何他認為美國炸彈應該轟炸的地方時,記得想想策動主義病態的歷史。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