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譯摘】年輕人的經濟課 - 11.供給與需求


作者:Robert P. Murphy
譯者:吳莉瑋(電子書下載
圖片:Ed Yourdon via photopin cc

年輕人的經濟課 - 11.供給與需求

在這一課中,你將學習:

  • 供給與需求的定義。
  • 供給的法則與需求的法則。
  • 經濟學家如何利用供需來解釋市場價格。

供給與需求:目的

有個老笑話是這麼說的:如果你教一隻鸚鵡說「供給和需求」,牠就可以回答任何經濟問題。這幾乎完全正確,但為了成為真正優秀的經濟學家,這隻鸚鵡也需要接受培訓,才能與其他大半鸚鵡的意見相左。

在本書中,這一課旨在提供堅實的經濟思想基礎。你不會看到其他典型經濟學教科書中會出現的大量圖表。而這條規則唯一的例外是著名的供需曲線圖。除了隱含在圖中的基本概念,我們也提供能讓你更容易掌握重點的圖。然而,你永遠不該給予我們在這課與隨後課程中將利用的特定供需曲線圖太多重視。它們只是提供具體案例來說明要點的便利方法,就像我們在前面課程的故事中所採用的具體數字一樣,這些具體數字對於我們所說明的經濟原則而言並非重要關鍵。

請記住,經濟學家並不依賴於供需理論,而是將其當成工具。供需的概念是觀察世界的一種方法,讓經濟學家將經濟中不同的力量或原因分為兩類,從而對於世界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對市場價格的影響,進行明確且系統性地思考。

由於供給和需求只是概念工具,而不是經驗理論,所以永遠不會有證據能夠證明「供給與需求」是錯的。只可能會出現未來經濟學家認為「供給與需求」不再是思考價格最有用的方法。但現在幾乎所有經濟學家都用供給與需求來解釋市場價格,因為更優越的工具尚未被發現。

需求:定義及其法則

需求是「某個商品或服務的各種假設市場價格」以及「消費者在每個假定價格下希望購買的商品單位總數」這兩者之間的關係。經濟學家為了提醒我們需求不是一個具體數字,而是許多數字間的關係,他們經常使用需求表(Demand Schedule)這個術語。需求表可以建基於單一個人或很多個人。下表說明了珍妮佛的汽油需求表。

這個需求表列出珍妮佛在各種假設價格下可能購買的汽油量。我們一直強調,這個表只是某個瞬間的快照,例如,在某個特定的週二下午。記住,某人對於某樣商品或服務的需求,無時不刻都在變化,取決於個人主觀偏好以及其他因素,這很重要。

我們假設珍妮佛的車快沒油了,打算在下班回家路上停在路邊加油的情況,並擬出這些假想數字。如果汽油每加侖高於4美元,珍妮佛將不會購買任何汽油,因為這對她而言是異常高價,她寧願隔天開到其他加油站去加油。為了擬出其它數字,我們進一步假設,珍妮佛錢包裡只有16美元,而(幾乎是空的)油箱容量是15加侖。珍妮佛在每加侖3.5美元與3美元的價格下,只會購買剛好撐過第二天上班來回路程的少量汽油(雖然她在較低價格下願意增加汽油餘量)。在每加侖2.5美元下,她會因為交易條件變好而購買更多汽油,如果是每加侖2美元與1.5美元,她會用光全部現金加油。最後,如果每加侖汽油要價1美元與0.5美元,她會想盡辦法把油箱加滿。


需求表遵循的唯一「規則」就是需求法則,需求法則指出,在其他因素的影響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較低的價格將使消費者購買相同或更多量的商品或服務。[1]

在下面的表格中,我們保留珍妮佛的需求,並增加其他幾個人的需求表:


同樣,上表唯一遵循的規則是需求法則。因為它在個人的情況下為真,由於「市場」單純是由許多個人組成,需求法則也適用於汽油市場需求。表中唯一的解釋性備註,是漢克正進行商務旅行,他的差旅費可向報銷,所以不管在多少汽油價格下都會填滿油箱。吉兒沒有自己的車,所以汽油不管是什麼價格她都不會購買。

一旦我們有了市場需求表,將其繪製成市場需求曲線圖變得很簡單:


上面的圖看起來不是很漂亮。這就是為什麼經濟學家在使用通用需求曲線圖時稍微作弊,繪成下圖:

通用需求曲線圖



供給:定義及其法則

一旦了解需求之後,供給變得很容易解釋:供給是「某個商品或服務的各種假設市場價格」以及「製造商在每個假定價格下希望銷售的商品單位總數」這兩者之間的關係。正如需求一般,我們可以建構出某個供給表與供給曲線,說明基於某個人或某團體在特定瞬間的這種關係。下表顯示假定社區(在相同的週二下午)的供給表,而後為與其對應的供給曲線。



上列數字的背後故事如下,鎮上共有「快客」和「滿加」兩間單泵加油站。業主會替地下儲油槽安排定期補給,其中一間的容量為50加侖,另一間為200加侖,並預設市場價格界於每加侖2.5美元和3美元之間。如果價格降得太低,他們只需關閉加油站,並希望不久後能回到更好的交易條件。隨著價格上漲,他們使用各種方法來增加銷售,例如午餐時間不休息以延長營業時間,替顧客加油而不收取額外服務費用(也替下一位潛在客戶清理油槍)。在每加侖6美元以上時,農人吉姆認為值得進入市場。他手頭握有運轉農用設備的備份汽油,而且汽油價格高到足以讓他離開農場工作,設立路邊攤並販賣汽油給一些過路客。

這些假想數字僅服從供給法則,供給法則指出,隨著市場的商品或服務價格上升,生產商會願意提供同樣或更大量的商品單位數。以下是通用供給曲線的樣子:

通用供給曲線



利用供需來解釋市場價格

供需概念之目的只是為了讓我們整理思緒,思考在不同變化下如何影響市場價格。某些變化,如消費者口味或特定資源獲取難易度,可以透過有條不紊地分析特定商品或服務的供需影響,衡量其對市場價格的最終影響。但在舉例之前(下一節),你先得看一下標準示範,說明穩定的供需曲線如何提供市場價格之標的或錨點。

讓我們先完成上述汽油市場案例。在下表中,我們結合整個市場需求表與供給表,並替每個假定價格新增兩個計算量:

汽油市場(週二下午)


盈餘(或「過剩」),發生於在某特定價格下,「生產商試圖出售的商品或服務單位量」多於「消費者想購買的單位量」。短缺,發生於在某特定價格下,「生產商試圖出售的商品或服務單位量」少於「消費者想購買的單位量」。在這種情況下,平衡價格(或市場出清價格)就是供給量恰好等於需求量的價格。如果市場處於平衡狀態,沒有盈餘,也沒有短缺。
在我們的例子中,市場平衡價格是每加侖汽油2.5美元。這個價格之所以處於平衡狀態,是因為它平衡了消費者和生產者的壓力。(在物理學中,安置桌上的球處於平衡狀態,因為下拉的重力被桌子上推的反作用力準確抵消。)我們的概念是,如果出於某種原因,使得價格高於每加侖2.5美元,市場會推動價格下降。

例如,如果生產商評估周二下午的市場價格將為3.5美元,他們會計劃出售共130加侖的汽油。但是,在這個公告價格下,消費者的購買總額只會有21.5加侖。如果「快客」和「滿加」的業主堅持3.50美元的價格,他們會有108.5加侖的無法售出的盈餘。供給的定義,是假定在實際收取之不同價格下,生產商願意出售的單位量。加油站業主很快就會認識到自己錯估市場,意味著無法以每加侖3.5美元出售130加侖,他們會修正野心勃勃的銷售預測並減低汽油的公告價格。[2]

另一方面,如果市場價格在本週二下午剛好在2.5美元以下,市場會傾向推動價格上揚。具體而言,業主會發現消費者購買量高於業主在較低價格下的計畫銷售量。因此,業主會提高公告價格,一方面賺取更多的利潤,另一方面,也避免因售罄而被迫提早關店,造成客人撲空的尷尬。

我們的直觀論據,顯示出汽油唯一的「穩定」或平衡價格為每加侖2.5美元。特別是,如果我們的假設供需表在虛擬社區中保持穩定,我們預期實際的市場價格將是每加侖2.5美元(或非常接近)。在這個價位上,生產商希望銷售的加侖數,恰好等於消費者希望購買的加侖數-在本例中為36加侖。這就是平衡量。

在通用供需曲線圖中,平衡價格和平衡量出現於曲線的交點,如下所示。在很多教科書中,這些項目以P*和Q*表示。


我們也可以使用通用圖來表示盈餘(過高價格PH )和短缺(過低價格PL )。盈餘量與短缺量也表示於相應的括號內。



利用供需來了解價格變動

未受過經濟思考訓練的人,在嘗試分析一些世界事件及其對價格的影響時,經常把自己弄糊塗。例如,如果OPEC國家宣布減少石油輸出,很多人(有時甚至是報紙記者!)會出下如下胡說八道:

「OPEC的宣布意味著石油供給減少,這將提高價格。然而,在更高價格下,將減少石油需求,這將降低價格。」

因此,我們似乎得出這樣的結論:OPEC的聲明將同時提高和降低油價!現在,你裝備了供需分析的工具,能避免這種愚蠢。我們將先分析兩個供給面變化的例子,再分析兩個需求面變化的例子。第五個例子則同時涉及供需變化。

例1:供給減少

第一個例子,讓我們來分析前不久討論的汽油案例。假設OPEC國家宣布他們每天會減產幾十萬桶原油。這個改變將如何影響石油市場?

如果我們想弄清楚(平衡)價格和數量的變化方向,我們可以利用通用供需曲線。(這將是我們分析這節中剩下之例子的策略。)我們先畫兩條任意曲線,並得出恰巧在OPEC聲明前一刻的P*和Q*:
石油市場

現在,我們來看看OPEC聲明的影響。他們的決策會影響供給曲線、需求曲線,或兩者都有?
OPEC的執政者們顯然正減少石油供給。我們可以將他們的聲明如此轉譯:「先前我們取決於不同價格,有著相對願意出售的石油數量。現在我們改變主意,針對每個假設價格,我們將賣得比昨天願意賣的數量來得少。」經濟學家稱此為供給減少或供給曲線左移。後者的原因很簡單:供給減少會使得圖形化的供給曲線向左移動。事實上我們繪製了新的曲線,但視覺上這條新曲線看來像是舊曲線「左移」。

在畫出新圖形之前,我們應該問:OPEC的聲明是否會影響石油需求呢?在這裡,我們必須要小心。當你在考慮「需求」時,記住,需求是針對假設價格與數量兩者的整體關係,而非一個簡單的數字。(想想需求表,整個表格保持不變。)正如我們將要看到的,OPEC的聲明肯定會影響購買油品的平衡量,但這種平衡量改變並不意味著需求改變。絕大多數的油品買家不會直接關心OPEC生產多少桶原油。這種訊息對他們而言之所以相關,是因為他們從基本經濟學知道OPEC的決策將影響石油價格。但談到他們願意在各種假設價格下所願意購買的數量,也就是他們的需求表,OPEC的聲明可能不會有太多影響。[3] 所以在下圖中,我們保持相同的需求曲線。

如下圖所示,供給曲線的左移,會導致更高的(平衡)石油價格,及較低的(平衡)石油生產與購買量。精確地說,經濟學家們會說石油的需求不變,但需求量下降。另一種描述這個關鍵區別的方式,是說我們移動供給曲線,同時保持同樣的需求曲線。上述的假想記者,最終得出OPEC的聲明將同時導致較高與較低油價的結論,是因為他在基本重點上搞糊塗了,他將需求曲線混淆成隨著供給曲線的移動而移動。


石油市場

我們看到仔細地定義供給與需求所獲得的巨大好處。基本上,經濟學家首先取出任何可能改變生產商在不同價格下預期出售量的影響。這種影響原因的列表可能很龐大,包括天氣、生產商對未來客戶行為的預測,甚至是內戰的可能性。在得出所有可能影響供給表的因素後,經濟學家假定除了價格變動外,每個影響供給表的因素都不變。供給表(與供給曲線)可以在這種思想實驗後繪製出來,只有價格改變,其它因素保持不變。如此重複,經濟學家們並非認為價格是唯一影響供給量的因素,而是,當經濟學家在列出供給表或繪製供給曲線時,將所有其他影響因素保持不變,以便孤立出價格變化的影響。

同樣的,需求表(與需求曲線)也可以在思想實驗後繪製出來,經濟學家將其它可能影響消費者對於某樣商品採購量的因素保持不變,只有價格改變。透過將其中一項因素設為變數,而其它因素保持不變,使得經濟學家得以建構出商品的需求圖。

當我們試圖分析某些變化的影響時,我們所做的是試圖找出這些變化屬於哪個因素列表。這個變化將影響生產商,以及他們願意販售的商品量嗎?這個變化將影響消費者願意購買的商品量嗎?還是兩者都有?讓我們看看下一個例子。

例2:供給增加

假設風調雨順使得柳橙異常豐收。這將對柳橙價格造成什麼影響?

氣候狀況出奇良好,意味著農民在採收期後將有比平常更大量的柳橙。因此,相比於一般天氣狀況下,他們可能會願意在各種假設價格下出售更多的柳橙。換言之,供給增加,意味著供給曲線右移。

同時,天氣本身可能不太影響消費者在不同價格下的購買柳橙意願。基於實務目的,我們可以說不尋常的天氣不會影響柳橙需求。

如圖所示,供給右移再加上穩定的需求,導致較低的(平衡)價格和較高的(平衡)數量:


柳橙市場

例3:需求減少

繼續上面的例子,假設佛羅里達州的好天氣使得柳橙大豐收。如果假設蘋果園今年採收狀況正常的情形下,柳橙大豐收又會對蘋果市場價格造成什麼影響?

假設佛羅里達州完美的陽光和雨量,並沒有造成各主要果園的蘋果樹豐收。由於柳橙大豐收不太會直接影響蘋果的供給表,所以我們假設蘋果供給表保持不變。

但是,認為佛羅里達州的天氣將影響消費者和他們對蘋果的需求表,卻有一定道理。對於許多消費者而言,蘋果和柳橙可以相互替代,意思是不管哪個都能滿足消費者的最終目標(此例是對水果的慾望)。[4] 當某商品的價格下降時,其替代品的需求也會同時下降。在此例中,因果關係如下:異常天氣導致佛羅里達州的柳橙大豐收,增加柳橙供給,但不影響柳橙需求。這意味著柳橙的價格下降。柳橙的較低價格不影響蘋果的供給,但它會影響蘋果的需求,使得蘋果的需求左移。

這個微小要點對許多初入經濟思維的人而言,有時相當容易混淆。請記住,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將價格保持變動,但其它因素保持不變。而「其它因素」的其中之一,就是其它商品的價格。換句話說:當蘋果價格變化時,並不會影響蘋果的需求表,我們只是沿著蘋果的需求曲線移動。然而,當柳橙的價格變化時,的確會移動整個蘋果的需求曲線(左移)。

下圖表示通用需求減少而供給保持不變的效果:


蘋果市場

例4:需求增長

假設演員羅伯特住進某棟公寓。這將如何影響該公寓的租金價格?

此例的分析直截了當。公寓供給保持不變,房東無法租出比實際存有更多的單位數,而假設羅伯特租用其中一單位的決策,也不會減少房東想要租出去的單位數。另一方面,有大量的消費者(主要是女性)願意和暮光之城的明星住在同一棟樓。羅伯特住進公寓的事實,增加了該公寓的市場需求:


公寓單位的市場

圖中唯一複雜處是奇形怪狀的供給曲線。我們利用這個例子的機會說明需求增加的影響,也同時展示供給固定(不變)的可能性。典型的供給曲線中,需求增長會使得價格與數量增加,但在我們的例子中,只有價格會有所增加,因為公寓的數量不能增加,至少不會隨時增加。[5]

上圖也顯示出,如果價格降得太低,房東甚至懶得出租任何單位給租戶。相反的,他寧願保持閒置,避免那些處理客戶抱怨沒有熱水、吵鬧聚會等等麻煩。但因為擁有建物就是為了賺錢,即使是在相對較低的價格下,房東也願意將所有單位出租。

例5:供給和需求的同時變化

在前面的例子中,我們已經分析了某個變化顯然對供給或需求其中一者有大幅影響,但對另一者只有輕微影響。當變化將同時大幅影響供給與需求時,會發生什麼情況?

例如,假設一份新的醫學報告顯示,那些頻繁接觸皮鞋的人會有嚴重的健康風險。皮鞋的平衡價格和平衡量會發生什麼事?

這份新報告最終將導致皮鞋的供給曲線左移。[6] 如果企業家直接遞交皮鞋,他們不會像以前那樣殷勤地遞交皮鞋。但即使他們僱用別人來銷售皮鞋,也將不得不支付更高的工資,因為工人寧願從事其他更安全的工作。更高的工資將提高賣鞋的費用,使得供給曲線左移。
基於顯而易見的原因,醫學報告也將顯著地影響皮鞋需求左移。在此例中,我們可以自信地說平均量將有所下降,但我們不知道皮鞋的平衡價格會發生什麼事。供給左移往往會提高價格,但需求左移往往會降低價格。只有當我們掌握確切數字時,才能判斷哪個效應較大。一般而言,同時減少供給和需求,可能造成平衡價格上升或下降:


皮鞋市場



皮鞋市場

在這節課的練習中你將看到其他供需同時變化的組合。在每種情況下,價格或數量的其中一者無疑將朝某方向移動,但另外一者則保持不確定。[7]



1 一些經濟學將「需求法則」看成一種經驗趨勢,類似於物理學家指出「重力往往使得物品下落」。這種觀點認為偶爾會有需求法則的例外,我們可以想像有人會因為銀條或者名牌包的價格過低而減少購買,因為它不再是一種身份象徵。其他經濟學家則將需求法則視為-法則。對他們而言,它不是經驗趨勢,而是實體物品與銷售數字。相反的,他們透過經濟行為的邏輯推理,證明需求法則為真。當消費者買更多單位的商品時,每個單元本身變得比較不重要,很自然的,那些消費目的是為了滿足最重要目標的消費者,在價格下降時一定會購買至少相同單位的商品。而那些顯然的反例則被解釋為「不同的商品」,因為名牌包對於消費者而言,重點並非是實體的物理性質,而是主觀的幸福感。在這本書中,我們不會對此爭議採取立場,為了避免混淆,我們讓所有的供需表與曲線都服從各自的「法則」。

2 當然,在現實世界中,不同的市場有著不同程度的價格「粘性」。加油站可以迅速改變價格,如果需要的話,甚至可以每分鐘就改一次。其他市場,例如住房,其價格變化的速度通常較慢。同樣的原則適用在住房市場時,賣家可能在幾個月後都找不到買家而降低要價。

3 現實中,我們能一些複雜的故事,解釋一些石油購買者會因為OPEC的宣告而修改自己的需求表,特別是那些根據未來估價而囤油的投機者。然而,這種微妙機制已超出本文的討論範圍。顯然,OPEC的公告,對於供給移動的影響多於對需求移動的影響。

4 另一方面,輔助品是會一起出現的東西。例如,花生醬是果凍的輔助品,如果其他影響因素保持不變,果凍價格下降將增加花生醬的需求。因此,輔助品的價格與需求連結與替代品的情況相反。

5 標準的經濟學教科書通常會區分短期供給曲線與長期供給曲線。我們不會繼續往下進行,因為這將涉及更多圖表分析。

6 我們說供給曲線最終將左移,因為可能會有偏執的皮鞋商試著把庫存留到公告當日才拋售,不管到時候價格變成多少。這樣一來,技術上會使得供給曲線右移。但在本文中,我們專注於更恆久的態勢,把焦點放在那些希望在公告後還能留在產業裡繼續賣鞋的生產者。

7 換句話說,在某個給定的條件下,你可以判斷(a)數量肯定上升,但你不會知道價格以哪種方式移動,(b)數量肯定下降,但你不會知道價格如何,(c)價格肯定上升,但你不會知道數量怎麼移動,或(d)價格肯定下降,但你將無法確定數量的移動方式。

課程小結…

  • 經濟學家用供給和需求來解釋商品和服務的市場價格與數量。供給與需求並非「理論」,而是提供一個心理框架,理解經濟中的變化如何影響價格和數量。
  • 供給和需求表(以及圖形或「曲線」),顯示其他影響因素不變只有價格改變之下的假設性效應。再說一遍,這不是什麼在經濟中影響著人們的「理論」,它只是一個經濟學家整理思緒的框架。
  • 供給法則說,如果其他影響因素保持不變,價格的增加會導致生產商出售更多的商品單位,而價格下跌將導致生產商出售較少的商品單位。需求法則說,如果其他影響因素保持不變,價格上漲會導致消費者購買較少的商品單位,而價格下跌將導致他們購買更多的商品單位。

新的術語

  • 需求(demand):「商品或服務的價格」以及「消費者在某個假定價格下的購買單位數」兩者間的關係。
  • 需求表(demand schedule):說明個人或團體需求關係的表格。
  • 需求法則(Law of Demand):如果其他影響因素保持不變,較低的價格會導致消費者購買更多的商品或服務單位,而較高的價格將導致他們購買較少的商品或服務單位。
  • 需求曲線(demand curve):需求關係的圖形化說明,價格擺在縱軸,數量擺在橫軸。有時,通用需求曲線被繪製成平滑曲線,甚至是簡單直線。需求曲線「向下傾斜」,意思是從左上角開始向下並向右延伸。
  • 供給(supply):「商品或服務的價格」以及「生產者在某個假定價格下的預期出售單位數」兩者間的關係。
  • 供給表(supply schedule):說明個人生產者或團體生產者供給關係的表格。
  • 供給曲線(supply curve):供給關係的圖形化說明,價格擺在縱軸,數量擺在橫軸。有時,通用供給曲線被繪製成平滑曲線,甚至是簡單直線。供給曲線「向上傾斜」,意思是從左下角開始向上並向右延伸。
  • 供給法則(Law of Supply):如果其他影響因素保持不變,較高的價格會導致生產者銷售更多的商品或服務單位,而較低的價格將導致他們銷售較少的商品或服務單位。
  • 盈餘/過剩(surplus / glut):生產者希望銷售的數量,大於消費者希望購買的數量。發生於實際價格高於市場出清價格時。
  • 短缺(shortage):消費者希望購買的數量,大於生產者希望銷售的數量。發生於實際價格低於市場出清價格時。
  • 平衡價格/市場出清價格(equilibrium price / market-clearing price):在此價格下,生產者希望銷售的單位數量,恰好等於消費者希望購買的單位數量。在圖表上,平衡價格出現於供給和需求曲線的交點。
  • 平衡量(equilibrium quantity):在平衡價格下,生產者欲出售與消費者欲購買的數量。從圖表看,平衡量出現於供給和需求曲線的交點。
  • 供給減少/供給曲線左移(reduction in supply / leftward shift in the supply curve):因為一些除了商品或服務價格以外的因素 變化,使得生產者減少在每個可能的假定價格下欲出售的數量。在圖表上,這種變化會導致供給曲線左移。(類似地,供給增加或供給曲線右移,發生於生產商因某些因素變化而增加在每個可能的假定價格下欲出售的數量。)
  • 需求減少/需求曲線左移(reduction in demand / leftward shift in the demand curve):因為一些除了商品或服務價格以外的因素變化,使得消費者減少在每個可能的假定價格下欲購買的數量。在圖表上,這種變化會導致需求曲線左移。
  • 替代品(substitutes):消費者用於類似目的之商品(或服務)。例如,如果某個人走進商店買汽水,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可能互相為替代品。商品的價格變化,往往導致其替代品的需求以相同方向變化。(可口可樂的價格下降可能會導致百事可樂的需求減少。)
  • 輔助品(complements):消費者一起使用的商品(或服務)。例如,如果某個人走進商店準備野餐食品,熱狗和芥末可能互相為輔助品。商品的價格變化,往往導致其替代品的需求以相反方向變化。(熱狗的價格下降可能會導致芥末的需求增加。)

問題研究

  • 為什麼說供給和需求永遠無法被證偽?
  • 為什麼說需求是某個瞬間的快照?
  • 如何從個人的需求或供給表,衍生至市場的需求和供給表?
  • 說明市場過程如何推動價格朝平衡水平移動。
  • 如果供給增加而需求減少,我們可以如何形容(平衡)價格的變化?(平衡)量的變化又是如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