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譯摘】年輕人的經濟課 - 12.利息、信用與債務


作者:Robert P. Murphy
譯者:吳莉瑋(電子書下載
圖片:bitzcelt via photopin cc

年輕人的經濟課 - 12.利息、信用與債務

在這一課中,你將學習:

  • 利息在市場經濟中的功能。
  • 常見的信用交易類型。
  • 舉債的優點與缺點。

利息:都跟時間有關

正如我們在第10課學到的,利息是借款人所支付之超出本金返回的金額。例如,如果有人借出1,000元,並於一年後回收1,080美元,其本金為1,000美元,而放款人獲取80美元的利息。通常人們所討論的利率,就是以本金百分比表示的利息,而且通常以年為計算單位。在我們的例子中,此筆貸款的利率為每年8%。

利息這個主題,以及解釋市場如何確定具體利率,可能是經濟理論中最複雜的部分之一。在本課程中,我們顯然只會涵蓋基礎知識。基本上,利息需隨著時間推移。放款人必須獲得利息做為補償,讓他們當下放棄取用自己的錢,換成未來再回收這筆錢的承諾。另一方面,借款人願意支付利息,是因為他們更看重當下的錢(以及當下能買到的東西),而不是推遲到未來再購買。正值利率與時間偏好齊頭並進,時間偏好是享受商品宜早不宜遲的慾望(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

利率告訴我們,現下美元相較於未來美元的市場價格為何。當下100美鈔的「市場價格」,唔…是100美元。但在一年之後履行支付100美鈔的保證,當下值多少呢?肯定不是100美元,除了在極不尋常的情況下,沒有人會在今天放棄100美元的鈔票,換來12個月後收到相同的100美元鈔票。我們知道,在實務上,人們當下只需支付少於100美元,以獲得未來收回100美元的承諾,甚至是可靠借款人的承諾。市場利率向我們展示了未來美元的貼現,或(等同於)當前美元的溢價。例如,在5%利率下,人們在當下支付約95.24美元,以獲得在一年後拿回100美元付款的鐵定保證。[1]

從某種意義上說,利率是貨幣之間的匯率,只是這兩種貨幣叫做「當下美元」與「未來美元」。一般的匯率顯示多少美元可以換得1歐元或1墨西哥比索,如果當前年份是2010年的話,利率則顯示多少「2010年的美元」可以換得1張「2011年的美元」。

商業公司如果在數個國家境內營運的話,需要使用匯率來將它的帳戶保持在一個共同分母上。例如,如果某個企業購買某些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零件,並支付比索給墨西哥工人以將零件組裝為成品,最終將產品銷往美國而獲得美元,那麼,該企業的會計師需要將這三個幣值換算成一個共同的分母(假設是美元)貨幣,然後才得出企業是否獲利的結論。

同樣的道理,不同期間或到期日的利率,讓企業能夠計算追蹤他們在幾年之間(而不是國家)的運作。如果企業在2010年從美國供應商那裡購買原料,並於2011年支付美國工人處理原料,而最終製成品則逐漸在2012年期間銷售,該企業的會計師不能忽略各種支出與收入的時間因素。2010年的原料支出及2011年的勞動支出,相較於2012年由客戶手中獲得的美元,有較高的市場價值,所以會計師需要將較後期的錢貼現。市場利率幫助他們採用適當的貼現率,而能回顧為期3年的營運操作,並判斷「我們是否獲利」?

利率越高,企業會越器重當前營運,指出這點很重要。如果項目的所需時間很長,需要在成品出現前投入許多年的勞動力與原料,利率越高,這類項目的盈利就越少。因為執行這類項目的企業家,需在當下與未來許多年內投錢,並希望在遙遠的未來獲得收入。利率越高,項目持續時間越長就會遭到越大的「懲罰」,而市場給予企業家投入資源迅速產出最終成品的鼓勵也就越強。

另一方面,低利率則提供「綠燈」,讓企業家開啟較長期的生產過程。即使我們將所有原料與最終產品的價格保持不變,一個給定的項目可能會在高利率時無利可圖,但在低利率時盈利。像所有其他的市場價格一樣,利率引導企業家有效率地投資有限資源。

儲蓄、投資與經濟增長

還記得我們在第10課中,看到儲蓄的增加是如何允許更多投資與更快的經濟增長。而我們現在要展示市場利率如何幫助這一過程。

首先,假設一個初始利率為8%的情景。我們可以用供需曲線(第11課中討論的內容),來說明可貸資金市場的最初平衡利率:


可貸資金市場

請注意,X軸是指正被借用的資金(被需求)與借出的資金(被供給)的總額。Y軸是指貸款的價格,也就是利率。有人說利率是「貨幣的價格」,但這並不精確;利率是「借錢的價格」。在我們的例子中,借一年的100美元,價錢為8美元;當借款人借用並償還貸款本金後,他還是得掏錢購買額外的8美元費用。

平衡利率均等借款需求量與放款供給量。如果利率太高,那麼放款人將要借出的資金,超過借款人想要借款的資金。(說服自己,在較高利率時,和其他商品一樣,放款人會想要放出更多資金,而借款人則會縮小需求。)另一方面,如果上圖中利率低於8%,則會出現可貸資金短缺,借款人會想借的(美元總額),比放款人願意提供的來得多。如供需曲線圖所示,只有8%的利率才會平衡,此時,放款人想提供的錢等於借款人希望借的錢。

如果,社會上大部分人決定增加儲蓄,會發生什麼事?在供需的框架下,我們會把這種變化表示成可貸資金的供給曲線右移,因為,在每個假設利率(價格)下,供應者願意提供更多儲蓄到市場上借出給借款人。假設社會上漸增的儲蓄意願導致利率下降(貸款的價格)到6%,而借出與借入的美元總金額則增加。


可貸資金市場

我們現在對於第10課描述的過程有更完整的理解。當某個社會普遍增加儲蓄,將推動利率下降並增加更多的可貸資金總額。低利率發出信號,讓企業家從事在低利率的情況下可實現獲利的長期項目。在第10課中,我們已經看到,當社會上的人們平均地減少目前消費(餐廳用餐、度假、電子產品等消費),這種節儉所釋放出來的物質資源,使得機械、工具與其他資本品的投資增加,最終將提高未來產出。我們現在看到市場利率起了重要作用,幫助企業家調整到客戶的新偏好,並引導他們將生產結構移往更具未來性的方向。

常見的信用交易

在簡單的信用交易中,一方拿出自己所儲蓄的錢,換得另一方的聲明(或承諾),可能是在未來某指定日期支付特定款項,或在各特定日期的分期付款。[2]

在本節討論的例子中,信用交易並未創造貨幣,而只是把錢從某個人手中移到另一個人手中。[3] 當某人買了一包口香糖時,並沒有創造出新錢;買家只是用錢換取口香糖。同樣的,簡單的信用交易也不會創造貨幣,放款人將手中的錢交出,以換取一張借款人的欠條。基於這個事實,信用交易本身並不像大多數人所相信的那樣會傾向於「推動價格上漲」。雖然借款人能花用的數額確實比原先可用數額增加,但放款人可以花的也相對地等量減少。借款人在還款時必須限制支出以支付本金(加利息),而這筆錢則提供放款人更多消費力。

債券

當某間公司希望借錢時,它會銷售債券,債券是一種法律請求權,賦予債券持有人享有債券發行人(即公司)支付現金流的權利。「發行」債券的背後一點也不神秘;它只是一只公司向社會上其他人借錢的標準化合約。「買債券的人」事實上只是將錢(債券價格)借出,換得該公司定期支付利息且最終歸還本金的正式承諾。

銀行

當某人想借錢時,他可以和其他的人達成協議。然而,許多情況下,借款人會使用像銀行那樣的信用中介服務。銀行是市場上最終放款人與借款人之間的中介。首先,銀行扮演借款人角色,存戶提供資金給銀行(並賺取存款的特定利率)。接著,銀行利用這些資金變成放款人角色,放款給市場上希望從銀行借錢的人(並支付比銀行付出之利率高的特定利率)。

一個成功的銀行,能夠賺到足夠的價差(從支付存戶的利率與放款所收取之利率差),支付僱員、其他開支及營運銀行之企業家的收入。而銀行能夠如此保持價差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不同借款人有不同程度的信用風險。

想想,一對年輕夫婦想要一筆按揭貸款來購買200,000美元的新房。最終,他們從各個分散在社會中的存戶儲蓄中借到錢。但是,如果這對準借款人去一個一個敲門,試圖找到200個願意放款1,000美元的人,並換取這對夫婦簽名的貸款合約,他們可能沒法找到願意接受的人,就算有,利率也可能相當高。問題就在,這些個人存戶並不是非常了解這對夫妻,即使這對夫妻勤勞又誠實,遭受裁員或突發醫療狀況也可能使他們拖欠貸款。

現在我們明白像銀行這樣的信用中介所扮演的功能。社會上的人們普遍願意將自己的錢存入銀行,因為存入銀行比借出給單一借款人要來得安全。因此,他們願意收取較低利率,相比於他們直接與該對夫婦簽訂的貸款合約利率。另一方面,銀行也能負擔借錢給這對夫妻,因為銀行有評估這對夫婦是否能按時間還款的專家。銀行透過不只放款給一對夫婦,而是放款給數百或數千名購房者,而能降低任何特定貸款違約所造成的傷害。因此,只要銀行正確地估計各個借款人的信用風險,銀行能吸收拖欠與違約的預期數量,成為做生意的部分成本。而銀行對各種抵押貸款和其他貸款所收取的不同合約利率,則已反映各借款人的風險水平。

當社會中的儲戶透過信用中介機構(如銀行)向借款人提供貸款時,就能讓風險被集中並均勻分擔。如果說,有1%的夫妻借錢購屋但最後拖欠付款,這個損失不會完全落在那些失去畢生積蓄的倒霉1%的借款人身上。相反的,假設銀行確實做好工作,這種按揭付款合約的損失,會被平均分擔到所有借款人身上,並反映到這些借款人從銀行獲取的較低利率上,相比於借款人直接借款給最終借款人。

信用卡

現今流行的信用交易型式包括信用卡使用。例如當客戶在商場內刷卡購買一雙鞋時,實際發生的情況是,信用卡公司支付錢給商店,並將此筆貸款記錄到客戶的帳戶上。正如上面討論的其他交易,這裡也沒有新錢被創造出來。原則上,這種交易等同於信用卡公司的代表走進店裡,拿出錢來換取客戶允諾支付利息的簽名,然後客戶再用新借來的錢交給店員。我們所熟悉的塑膠卡只是為了便利,讓這些繁瑣的兩步驟過程在幾秒鐘內執行完成。

正如其它借款者,信用卡公司在借錢給借款人時一定要謹慎。當某人申請信用卡時,發卡公司將審查申請人的信用記錄,以判斷申請人能否支付借款。有些公司提供追蹤借款人債務與還款紀錄的服務。這些公司出售每個申請人的「分數」給放款人,讓他們更容易判斷借款人是否能夠按時還款。「信用良好」(意思是高信用評分)的申請人證明自己負責任,能被信任足以還清信用卡款項。另一方面,若是申請人背著其他公司的高額債務,並有付款缺失的記錄,將獲得「信用不佳」(即低信用評分)的評語,並可能不會獲准新卡,或只有低信用額度的卡。諷刺的是,有些從沒有過信用卡或借款過的人,會發現自己很難獲得高信用額度的卡,只因為信用卡發行公司未能找到檢視申請人如何處理債務的紀錄。

舉債的優點和缺點

有些人合理地警告「你永遠不該陷入債務」,並說:「如果你不能支付現金購買的東西,你可以買不起它。」這樣的警告確實很有道理,也有很多人願意作證過多的信用卡債務毀了他們的生活。在自由市場中,如果消費者選擇購買信貸,這是自願行為,消費者在購買當下,認為即刻購買的好處大於未來償還貸款(含利息)的成本。因此,當那些人在批評賒購時,他們依賴的是人們經常後悔先前的自願選擇這個事實。

當涉及到消費者購買信貸時,就產生了有抵押貸款與無抵押貸款兩者間的重要區別。抵押貸款具有抵押品支持,通常是此筆貸款的購買。典型的抵押貸款,包括將房子(和坐落的土地)作為房貸抵押品,或將車輛作為車貸抵押品。雖然這些都是信用交易,但如果可被收購的有價資產,確實會改變了我們對大幅舉債的評價。例如,如果有人借了10,000美元去乘坐郵輪,沒有任何東西(除了回憶)可以拿出來變賣,而某人借了10,000美元去買輛新車,如果情況改變時,他可以賣掉汽車並支付剩餘債務。[4]

生產性債務的最明顯例子,則是企業家借錢以擴大經營業務時。例如,某家大公司決定發行1,000萬美元的新債券,以資助建造新工廠。只要一切按計劃進行,該公司會從社會上借用1,000萬美元,並使用借來資金購買原料、設備和工人的勞動服務。當工廠建成並開始運行後,該公司的總營收將增加,而由此產生的盈餘,能讓公司定期支付利息給新債券持有人,並最終支付本金以消除債務。在許多方面上,債務企業用來資助投資開支的簡單集資方法,另一種方法是我們會在第14課談到的股票發行。

個人同樣也能借用生產性債務,如果他們是替大學或醫學院的學費貸款。生產性債務的基本特徵,是借來的錢會投入提高借款人未來收入的投資,所以償還貸款不會成為負擔。



1 你可以驗算$95.24x1.05=$100.00。

2 注意,如果商家允許客戶用「賒帳方式」購買商品,你可以把這整筆交易分成兩個部分:首先,商家借了固定額度的錢給客戶,而客戶使用這些借來的錢來向商家購買商品。

3 近代大多數國家的政府已經合法化部分準備金制度銀行,在這種情況下,銀行推動貸款時就在創造新錢。這是一個複雜的話題,我們不在這本入門書中討論。

4 嚴格來講,有抵押及無抵押貸款的區別,並沒有和不同類型的借貸行為完美匹配。例如,有人可以用他(以前用現金購買)的車作為抵押品來獲得抵押貸款,然後用這筆錢去資助遊輪度假。另一方面,牙醫可以用個人信用卡去購買新電腦,供診所接待員使用。然而,信用報告仍會針對無抵押貸款的數額進行較多減項,因為這些債務沒有資產「擔保」。

課程小結…

  • 在市場經濟中,利率能協調消費者對於當前消費或未來消費的偏好,以及生產商對於較短或較長時間項目的投資。如果人們沒有耐性,利率將升高,生產商將投資於相對快速的項目。如果人們願意推遲享受並儲蓄,利率將降低,讓生產商足以進行較長時間項目的投資。
  • 常見的信用交易,包含公司透過發行債券借錢、購屋者向銀行貸款及個人使用信用卡支付購買。
  • 舉債有其優缺點。從積極面看,債務允許借款人更早購買。從消極面看,高額債務負擔會迫使借款人投入更多收入,向放款人支付利息(或「財務費用」),減少未來可享受的收入。在某些情況下,如果借來的錢花在投資,而不是花在立即享受時,舉債可以具「生產性」。

新的術語

  • 時間偏好(time preference):人們寧願馬上享受而非推遲享受的程度;人們對於享受不願久等程度的量器。
  • 貼現(discount):貨幣單位因為直到未來之前都無法花用,其價值減少的百分比。
  • 匯率(exchange rate):某種貨幣以另一種貨幣計價的「價格」,或多少單位的某種貨幣可以換取一個單位的另一種貨幣。
  • 到期日(maturity):特定貸款的持續時間以及適用利率。(貸款和其相應的債券可以有或長或短的到期日。)
  • 可貸資金市場(loanable funds market):放款人以商定利率把錢借給借款人的市場。
  • 信用交易(credit transaction):交換行為中,其中一方放棄一些商品(譬如錢),而另一方承諾在未來放棄一些商品(譬如錢)。
  • 債券(bond):公司的欠條,其償還所借本金加上利息的承諾具有法律約束力。債券持有者當下將錢給公司,希望在未來收回本金加利息。
  • 部分準備金銀行(fractional reserve banking):銀行的典型做法,不將所有客戶存款留存金庫。換句話說,銀行帳戶裡的錢比銀行金庫中的錢多。
  • 信用中介(credit intermediary):放款人與借款人之間的「中介」個人或組織。
  • 銀行(bank):常見的信用中介角色,從許多不同放款人手中取得存款,並放款給許多不同的借款人。
  • 儲戶(depositors):將錢交給銀行的人。
  • 價差(spread):信用中介機構(如銀行)對借款人收取的利率,與它支付給放款人或存款的利率,兩者之間的利率差異。正值價差使得信用中介從其經營活動中獲利,只要信用中介正確地估計其借款人違約的可能性。
  • 信貸風險(credit risk):借款人無法償還貸款的可能性。
  • 按揭貸款(mortgage):特殊的貸款類型,借款人以借來資金購房(或其他不動產)。通常情況下,物業將作為按揭貸款的抵押品。
  • 違約(default):借款人停止償還貸款的情況。
  • 拖欠(delinquencies):借款人對放款人(如銀行)而言信用不佳,因為他們沒有即時支付應付款項。
  • 信用卡(credit card):讓借款人在購買時能獲得發卡公司即時貸款的一種裝置。
  • 信用記錄(credit history):個人的借款與還款行為記錄。
  • 信用評分(credit score):某個機構基於個人信用紀錄的評分,有助於潛在放款人對於放款給該個人的風險度決策。
  • 信用額度(credit limit):從預先核准資源(如信用卡)中,可借貸的最高總額。
  • 抵押貸款(secured loan):以資產(如房子、汽車等)作抵押品的貸款,以備借款人違約的情況發生。對借款人的好處是,利率將低於相似款項的無抵押貸款。
  • 無抵押貸款(unsecured loan):沒有抵押品支持的貸款。如果借款人違約,放款人沒有其他選擇。對借款人的好處是,資產不會在違約的情況下被奪取(或「收回」)。
  • 抵押品(collateral):借款人在申請貸款時「提交」的資產。如果借款人違約,放款人可以擁有抵押品作為補償。(例如,如果借款人想要借錢買房或買車,這些物品本身也可以作為抵押品,這意味著如果借款人未能按期付款,放款人可以取走抵押房屋或汽車。)
  • 生產性債務(productive debt):用於資助投資的債務。理想的情況下,投資支出所產生的額外收入,能夠讓借款人支付債務增加的利息,使得額外借款「替自己支付」。

問題研究

  • 為什麼是第一節標題是「利息:都跟時間有關」?
  • *什麼是利率和匯率之間的連接呢?
  • 為什麼低利率提供長期生產過程「綠燈訊號」?
  • 信貸交易中,是什麼被交換了呢?
  • 什麼是「生產性債務」?

留言